坎特伯雷大教堂,承载时间与空间的往昔,漫步感受英国信仰的力量

编辑:admin 发布时间:2023-10-22 浏览:442次
敬畏之心,信仰的力量

若说信仰的力量,其实源自于慢慢地了解,那不完全是一种迷信,以及远处模模糊糊看不清就想当然的断定。

其实我也没虔诚多少,只是觉得人应该还是有一些畏惧的心才好,宗教之所以让人们畏惧除了教义,所宣道的场所也一定会给人一种敬畏感。

英国的确是个有信仰的国度,也因此宗教从未在这里销声匿迹过,只是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宗教粉墨登场,也同时出现在人们眼中的不同的宣道场所格外耀眼。

基督教登陆这片土地之后,慢慢壮大影响深远,因此教堂总是成为不可忽视的建筑,甚至一些教堂成为了著名的景点。

坎特伯雷的故事

而作为整个英格兰来说,作为英国圣公会首席主教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主教座堂,坎特伯雷大教堂算是最值得到访的了。

其实坎特伯雷似乎真的因为有了这么个教堂而闻名,14世纪出现了一位英语作家,也被称为英国文学之父-杰弗里.乔叟,留下了目前公认的英语第一部伟大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。

讲述了600年前一群聚集在伦敦的朝圣者相约一起出发去100公里外的坎特伯雷朝圣,他们有骑士,僧侣,侍从,商人,匠人,纺织匠,医生,地主,农夫,海员,家庭主妇等可谓囊括了当时社会的大部分阶层。为打发漫长的路途,轮流讲述着他们在英国的所闻所见的趣事。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们知道了这座教堂,也就知道了这座城镇。

公元597年,罗马教皇派传教士奥古斯丁到英格兰传教。他带领着40名修士,从不列颠东南部的塞尼特岛登陆,当时这座岛隶属于肯特王国。国王埃塞尔伯特本来不信基督教,但他的王后,巴黎王查理波特之女伯莎恰恰是信仰基督教的。在王后的帮助下,奥古斯丁开始逐渐的在肯特站稳脚跟.

并在当时肯特王国的首都坎特伯雷建造了主教教堂和修道院。从那之后,历经多年风雨,不同时期的翻新,修建,如今的坎特伯雷大教堂如同一颗巨星,在这座小镇屹立着,接受来自四方人们的朝拜。

走进坎特伯雷主教座堂

从老街进入大教堂,时至今日,教堂附近的土地已经慢慢的热闹起来,成为镇中心主要的商业区,但略显老旧的入口还是在很多细节上,让人着迷。

皇室的盾徽,王朝的玫瑰。

各个家族极尽所能的支柱,算是标榜财富与权势。

还好不是5个球,否则以为去错了地方。。。

本堂超过600年的历史,是14世纪哥德式建筑,顶高达到了26.5米,深秋游客剧减,大部分的历史建筑都在抓紧时间修缮,我不知道眼前的建筑修缮的费用到底几何,但曾经看过一篇文章,据说坐落在伦敦的西敏寺修缮的费用折算下来每天达到了900多英镑,我想坎特伯雷大教堂只会多,不会少吧。

墙壁的纪念碑,大教堂扩建的小教堂,以及坟墓。这似乎是所有信仰吸引人的一个主要的地方,寻求一种解脱,一种离开这一世的慰藉。

从内部看,远比外部看得更有压迫感,这是给历代国王加冕的坎特伯雷主教的座堂,宗教与王权似乎在这里巧妙的结合了,但是否一帆风顺,却并不尽然。

我很喜欢一句话,所有的美最一开始都是源自与实用性,教堂总是有这么多色彩绚丽的大玻璃,其实用性就是为了采光,之后人们在玻璃上面的画作基本都是教义,毕竟当时的人们并不都能识文断字,而彩色玻璃所描述的总会更容易被人记住。

被赶出伊甸园成为农民的亚当

耶稣出生

这一部分可以追溯到12世纪的彩色玻璃突出了很多旧约的任务,比如玛士撒拉像。

抬头向上看是提灯式交叉塔楼的拱形圆顶,圆顶上方是哈利钟楼。这个扇形圆拱顶在1503年完工,上面是主要捐赠人的家族盾形纹徽。

看到这幅彩色玻璃,一下子似乎能够从色彩上感到一丝悲哀与深沉,的确,这组彩色玻璃的主人是爱德华四世和他的妻子以及家庭成员,包括他的女儿嫁给亨利七世的伊丽莎白,以及两位命运悲惨的伦敦塔里的王子。

这里可以看到修道院的隔屏,如今看到的都是泛黄的石刻,但在中世纪应该都是涂上鲜艳色彩的。据说在17世纪的内战之前,又还没有被毁掉的12门徒的雕像,如今只有6位国王的雕像依然还在这里,他们分别是:亨利五世,理查德二世,爱德培,忏悔者爱德华,亨利四世,亨利六世。

还好当天背着长焦,否则就错过了这面非常著名的彩色大窗--圣经窗。制作在1180年前后,就像之前提到的,实用性,这被称作是穷人的圣经,人们主要是通过这些图片来获得一些圣经的信息。

诺亚和鸽子

看着星星找着耶稣的东方三智者。

极富争议的人物---贝克特

坎特伯雷大教堂影响力的第二次提升,源自于当时的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.贝克特的流血牺牲。

公元1162年,国王亨利二世任命自己的好友托马斯.贝克特为最高级别的神职领袖。国王是希望借着好友的的力量镇压地位逐渐上升的宗教势力。

可事实却有些事与愿违,这位好朋友非但没有帮助国王镇压宗教势力,反而更加维护宗教势力。

到后期,只是因为凸显自己的强大处处与国王作对。1170年11月29日,四位从伦敦出发的骑士在大教堂杀害了托马斯.贝克特。

据说贝克特就是穿过这道门,最终被骑士们追上,遇害的。

历史总是以冷静的目光看待发生的一切,无论怎样的血腥,都随着时间的消逝离我们远去,但为了记录昔日主教的荣光以及用鲜血捍卫基督教的尊严,在大教堂的最深处建立了小礼拜堂。

托马斯.贝克特遇害之后,亨利二世遭到了来自教廷的严厉谴责,最后不得已亲自来到坎特伯雷进行赎罪,有点像负荆请罪的意思,经过鞭挞,责骂,得到了救赎。

罗马教廷追封托马斯.贝克特为殉教圣徒,他的殉难也使坎特蓓蕾大教堂成为欧洲北部最受热捧的朝圣之地,成为基督教圣城。

礼拜堂建于800多年前的圣托马斯.贝克特的圣地,主要使用大理石为材料,有着800年历史的彩色玻璃,讲述着圣托马斯.贝克特去世后发生的奇迹。

而那盏长明的蜡烛据说是曾几何时有一尊圣托马斯.贝克特的雕像的,而且镶嵌着宝石,并十分严厉的色彩装饰,只不过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时候,被一些怀着各自目的的人们挪走了。

当然这里的故事要丰富得多得多,就在长明蜡烛一侧,也许是建筑本身的巧妙设计,也许是的确已经深秋落日比较早,有些昏暗的,不那么清晰的地方有一处坟墓安静的存放着,可这地方实在是太中心,一定是伟大人物才配得此处。

黑太子

每次重温玫瑰战争,我总是在想,如果这位黑太子若不是英年早逝,会不会就没有这么精彩纷呈的80年玫瑰战争了呢?

被称为整个教堂最精美的中世纪墓穴,属于爱德华,威尔士王子,历史上的黑太子。由于的确是太昏暗无法拍的很清晰,借用一下教堂官网的图片。

他的镀金像穿上了全副盔甲和铁护手,这里还有他在克里希战役中赢得的马刺,他的狗和他的头盔。墓穴上方悬挂着他生前的所有物品的复制品,墓穴上面的盾牌和胸甲第一次出现了代表和平的三只鸵鸟毛。

建筑的空灵

面前是完整的早期哥特式唱诗班席,远处可以看到之前停留的三一小礼拜堂。一层台阶上是高祭坛,再往上是圣奥古斯丁的椅子,大主教被任命为英国首席主教时就坐在上面。1174年一场灾难性的大火之后的重建,选择了早期哥特式建筑风格,石拱顶大约18米高,棕色的木质唱诗班座椅,大部分是维多尼亚时代的作品,

从侧廊往回走,似乎还在回味看到的一切,我在想多年之前,夜幕降临,教士们就在这建筑里面祈祷,漫步,是怎样一种心情。

只有从这里才能感受得到教堂到底有多雄伟,将近30米的高度,在不知不觉间让人们有了一种顶礼膜拜的自觉。

而后就会在此地看一下周边的雕塑

在圣诞节,复活节以及其他的重要场合讲道的主教

受难的耶稣

父亲死于河中,儿子葬身大海的纪念像,这是某位贵族的捐赠或者是赎价,而后的留存吧!

一站二战的亡灵的纪念碑

走走停停,或驻足抬头仰望,或坐下低头思考,总之在坎特伯雷大教堂,绝对是慢慢地品味,如果有一些圣经知识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喜悦。

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--这个铜质罗盘,象征全世界广大英国国教教派,以坎特伯雷大教堂为主教堂,是不是有一种世界的中心的感觉。

凡人烦语

从教堂离开,我们并没有太多时间在小镇停留,如同错过了罗切斯特的小镇一样,多少有一些遗憾。

我想在肯特郡的土地上,虽然没有如同cotswold那么密集的特色各异的小村落,但绝对不缺乏有故事的小城镇。

这些经历了罗马时期,7国时期,而后进入诺曼王朝,进而迎接新世纪的各个小镇,似乎更适合希望了解这个国度的人们来踏足。

就如同坎特伯雷,虽然那些曾经的往事已经远去,但你仍然会从一些地方寻找到一些老去的故事,而后拼凑自己对英国的印象。


参考资料

Copyright © 2002-2030 上海捷届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|上海市杨浦区铁岭路32号16层1601室、1602室(集中登记地) 沪ICP备2024052595号-1 上海泰东方试管网站地图sitemap.xml tag列表